青春如火,生命如歌(part 3)
我校华文学会的会员堪称多才多艺,不只热爱文学,也擅长戏剧表演。由于校方向来有开设中国文学课供商科生选读,为协助学生应考,中四那年,顾问王介英老师突然要求华文学会演出课程纲要中的四幕剧——曹禺的《雷雨》。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女生们必须反串周朴园、周冲、周萍、鲁大海等这些男人角色。然而,另一方面却兴奋莫名,因为这套戏剧要表演给所有上午班的学生观赏,是发挥演戏才华的大好机会。角色由老师分配,那时演唱俱佳的姐姐饰演因始乱终弃而沿祸自己子女妻室的封建家长周朴园,我则被“钦点”反串与同父异母的妹妹四凤相爱,却又与父亲继室繁漪有不伦关系的周家大少爷周萍。老师只负责分配角色,之后,从排练到幕景设计到配乐到商借戏服到化妆到找音响设备到安排专人录影……全都由我们这群女生包办。从背剧本到第一次排练到最后一次彩排,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时间,那时包括姐姐在内的几个SPM考生,都不曾担心会影响学业。也许在学业上,我们不是优秀生,然而,回想起当年我们的敢作敢为、勇于承担,至今我仍禁不住为自己曾成为华文学会的一份子而自豪。还记得,那场戏演了几个小时,没有嘘声,没有鼓噪,剧终人散后,除了同学们的掌声,还有我们几近喜极而泣的欢呼,以及落幕后的失落……这段日子,大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不曾为了工作多寡、角色轻重而纷争,大家同欢共笑,眼泪,也只因为太投入角色而落下。还记得,家中没有录影机,便和大伙儿跑到当年演四凤妈妈,而今已是一位医生的同学洁华家一起观赏录影。如今,那卷录影带,早已不知遗失在哪一个角落。庆幸的是,当年拍下的照片,尚存放在相册内。作为青春的印记,这段回忆如熊熊篝火,在我贫瘠的岁月里,形如价值连城的拱璧,丰富我的内心,照耀我的人生。 |
周萍(右一)和鲁大海争执的一幕,七情上脸吧? |
全体演员和幕后班底大合照。(前排右二是我) |
女校的生活较单调,因此,我们偶而会“往外发展”,寻找“合作伙伴”。也许异性相吸吧!当年,我们总喜欢找三德国中合作。中五那年,带着初生之犊的胆量,我们和三德国中的华文学会联办了一场公开给外界出席的文学讲座。那个年代,我们都很迷恋永乐多斯的风采,而庆幸的是,她也对我们这群文艺青年照顾有加,大方应邀而来。虽然早已忘了当年永乐多斯的演讲内容,也忘了筹备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但是,通过那一场盛会,我认识到许多朋友,也累积了可贵的经验。印象中,那一场在三德国中礼堂举办的讲座,可说座无虚席,让我们这群年轻人信心大增。如今,当年的回忆,只能透过跟永乐的合照追寻。只恨当年资料储存工具落后,无法将美好的记忆完整而持久地保存。回忆会过期,只因人类脑海的容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减。也许我如烈火般的青春回忆,终有徒剩灰烬的一天,只希望那一天,不会来得太早! |
和永乐合照,我(左三)身后的是著名主播李志成。 |
每一年,改制英校圣米高中学的华文学会都会主办一项盛大的中秋晚会,怡保市内大部分中学的华文学会都会派队参加灯笼制作比赛及文娱表演。当年,我们从未缺席。灯笼是亲手制作的,虽有点粗制滥造,难登大雅之堂,却包含着会员们的热情与魄力。文娱表演大多以戏剧形式呈现,而且多以幽默搞笑为主,一众女生们为了娱宾可以不顾形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每一年,各校皆派出代表参与中秋小姐的竞赛。参赛者除了斗美貌斗服饰外,更要考急智,在台上回答司仪的问题,俨如一场选美赛!当年,我们也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行筹备参赛节目,甚至夜晚自行乘巴士到有关学校参与盛会。而今,每次回乡经过圣米高那充满英殖民地风味的古老建筑物,脑海中,总会想起当年台上的喜悦及幕后的泪水。当年,那群爱演爱现的女生,而今,也许只是默默无闻的白领阶级,或是一个终日为照顾丈夫儿女而弓腰屈膝的小女人,只是,在我心目中,曾经在青葱岁月燃烧过热情的她们,始终是美丽的。 |
一众女生不惜“牺牲色相”搞笑娱宾, 后排左三是我,右二是妹妹。 |
Leave a Reply